籀的筆順

- 拼音拼音zhòu
- 偏旁部首竹
- 總筆畫(huà)數(shù)19
- 筆畫(huà)順序
- 筆畫(huà)名稱(chēng) 撇、橫、點(diǎn)、撇、橫、點(diǎn)、橫、豎鉤、提、撇、豎提、點(diǎn)、橫折鉤、撇、豎、橫折、橫、豎、橫
籀的筆順詳解
共19畫(huà)籀筆順
1撇
2橫
3點(diǎn)
4撇
5橫
6點(diǎn)
7橫
8豎鉤
9提
10撇
11豎提
12點(diǎn)
13橫折鉤
14撇
15豎
16橫折
17橫
18豎
19橫
籀的筆順寫(xiě)法

籀的意思解釋
基本詞義
◎ 籀
〈動(dòng)〉
(1) 同本義 [read]
籀,讀書(shū)也?!墩f(shuō)文》
卜籀云?!洞呵飩鳌贰0?,今本《左傳》凡卦兆之詞皆以繇為之。
重籀《論語(yǔ)》諸書(shū)。——章炳麟《檢論·訂孔下》
睲河海之行、帝王、妃后、臣宰、農(nóng)工、徒隸之法,無(wú)不籀也?!濉?龔自珍《知?dú)w子贊》
(2) 又如:籀讀(誦讀);籀書(shū)(即籀文)
(3) 通“抽”。抽??;引出[take out]
揮兔豪而匪固,籀魚(yú)網(wǎng)而終滅。——唐· 李儼《益州多寶寺道因法師碑文》序
(4) 又如:籀演(引申;演繹)
詞性變化
◎ 籀
〈名〉
(1) 漢字的一種文體。一名大篆 [a style of calligraphy]
周宣王史名籀,其所著文字曰籀文。亦曰大篆?!?朱駿聲《說(shuō)文通訓(xùn)定聲》
籀,史籀,周太史造大篆?!队衿?/p>
仇校篆籀,篇章畢覿?!獣x· 左思《魏都賦》
(2) 又如:籀文(我國(guó)古代書(shū)體的一種);籀篆(古代的一種書(shū)體。即大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