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?bào)J麟振
拼音lóng xiāng lín zhèn
注音ㄌㄨㄥˊ ㄒ一ㄤ ㄌ一ㄣˊ ㄓㄣˋ
繁體龍?bào)J麐振
感情龍?bào)J麟振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(yǔ)、定語(yǔ);指人恩威并用。
詞語(yǔ)解釋
龍?bào)J麟振[ lóng xiāng lín zhèn ]
⒈ ?龍?bào)J,昂舉騰躍貌。麟振,語(yǔ)出《詩(shī)·周南·麟之趾》:“鱗之趾,振振公子,于嗟麟兮。”
引證解釋
⒈ ?因以“龍?bào)J麟振”喻將軍恩威兼?zhèn)洹?/p>
引麟振,語(yǔ)出《詩(shī)·周南·麟之趾》:“鱗之趾,振振公子,于嗟麟兮?!?br />毛 傳:“麟,信而應(yīng)禮,以足至者也。振振,信厚也。”
《晉書·段灼傳》:“﹝ 鄧艾 ﹞受命忘身,龍?bào)J麟振,前無(wú)堅(jiān)敵。”
成語(yǔ)典故
圣德之君周文王與圣女姒氏結(jié)婚,生下的孩子非常仁厚,被人們比作麟之趾。麟是吉祥動(dòng)物,性靈仁慈、厚道。文王后妃德修于身,他們的子孫也受到圣德的感化,子孫能成為有德行的君主,周文王開創(chuàng)的事業(yè)就能延續(xù)下去。
龍?bào)J麟振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振 | zhèn | 扌 | 10畫 | 基本字義 振 zhèn(ㄓㄣˋ) ⒈ ?搬動(dòng),揮動(dòng):振動(dòng)。振蕩。振幅。振臂。振聾發(fā)聵(喻喚醒糊涂麻木的人)。 ⒉ ?奮起,興起:振奮。振作。振興( xīng )。振振有辭。 ⒊ ?古同“賑”,救濟(jì)。 ⒋ ?古同“震”,威震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brace up、flap、shake 造字法 形聲:從扌、辰聲 English raise, excite, arouse action |
驤 | xiāng | 馬 | 20畫 | 基本字義 驤(驤) xiāng(ㄒ一ㄤ) ⒈ ?后右蹄白色的馬。 ⒉ ?馬奔跑:驤騰。 ⒊ ?頭高昂:驤首。 異體字 驤 造字法 形聲:從馬、襄聲 English gallop about with head uplifted |
龍 | lóng | 龍 | 5畫 | 基本字義 龍(龍) lóng(ㄌㄨㄥˊ) ⒈ ?傳說(shuō)中的一種長(zhǎng)形、有鱗、有角的神異動(dòng)物,能走,能飛,能游泳,能興云作雨:龍舟。龍燈。龍宮。龍駒(駿馬,喻才華出眾的少年)。畫龍點(diǎn)睛。龍?bào)椿⒕帷?⒉ ?古生物學(xué)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蟲:恐龍。 ⒊ ?封建時(shí)代用作皇帝的象征,或稱關(guān)于皇帝的東西:龍顏。龍?bào)w。龍袍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龍 竜 龒 ? ? 漢英互譯 dragon、imperial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dragon; symbolic of emperor |
麟 | lín | 鹿 | 23畫 | 基本字義 麟 lín(ㄌ一ㄣˊ) ⒈ ?〔麒麟〕古代傳說(shuō)中的一種動(dòng)物,像鹿,全身有鱗甲,有尾。古代以其象征祥瑞,亦用來(lái)喻杰出的人物。簡(jiǎn)稱“麟”,如“鳳毛麟角”,“麟鳳龜龍”。 異體字 麐 造字法 形聲:左形右聲 English female of Chinese unicorn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