诐辭
- 拼音bì cí
- 注音ㄅ一ˋ ㄘˊ
- 繁體詖辭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诐辭[ bì cí ]
⒈ ?偏邪不正的言論。
引證解釋
⒈ ?偏邪不正的言論。
引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詖辭知其所蔽,淫辭知其所陷,邪辭知其所離,遁辭知其所窮?!?br />唐 柳宗元 《唐故兵部郎中楊君墓碣》:“然卒中於詖辭,不得朝請,以檢校吏部郎中為 宣武軍 節(jié)度判官?!?br />清 包世臣 《藝舟雙楫·清故國子監(jiān)生凌君墓表》:“抉經(jīng)之心,以一 何 鄭,排斥詖辭,章明先訓?!?/span>
國語辭典
诐辭[ bì cí ]
⒈ ?偏頗不公正的言辭。
引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「诐辭知其所蔽,淫辭知其所陷。」
诐辭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辭 | cí | 辛 | 13畫 | 基本字義 辭(辭) cí(ㄘˊ) ⒈ ?告別:告辭。辭訣。辭行。辭世。辭別。 ⒉ ?不接受,請求離去:辭職。辭呈。 ⒊ ?躲避,推托:不辭辛苦。辭讓。辭謝。推辭。 ⒋ ?解雇:辭退。 ⒌ ?同“詞”。 ⒍ ?優(yōu)美的語言:辭藻。修辭。 ⒎ ?講話;告訴:“請辭于軍”。 ⒏ ?文體的一種:辭賦。陶淵明《歸去來兮辭》。 異體字 辭 辝 辤 漢英互譯 diction、phraseology、take leave 造字法 會意:從舌、從辛 English words, speech, expression, phrase |
诐 | bì | 讠 | 7畫 | 基本字義 诐(詖) bì(ㄅ一ˋ) ⒈ ?偏頗,邪僻:诐行。诐辭。 異體字 詖 造字法 形聲:從讠、皮聲 English argue; biased; one-sided |
诐辭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诐辭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