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狄
- 拼音cháng dí
- 注音ㄔㄤˊ ㄉ一ˊ
- 繁體長狄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長狄[ cháng dí ]
⒈ ?亦作“長翟”。
⒉ ?春秋時狄族的一支,傳說其人身材較高,故稱。
⒊ ?借指外國侵略者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長翟”。
⒉ ?春秋 時 狄 族的一支,傳說其人身材較高,故稱。 《公羊傳·文公十一年》:“叔孫得臣 敗 狄 于 咸。
引狄 者何? 長狄 也。”
何休 注:“蓋長百尺?!?br />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:“汪罔氏 之君守 封 禺 之山,為 釐 姓。在 虞、夏、商 為 汪罔,於 周 為 長翟,今謂之大人?!?br />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河水四》:“秦始皇 二十六年, 長狄 十二,見於 臨洮,長五丈餘?!?/span>
⒊ ?借指外國侵略者。
引清 張維屏 《三元里》詩:“一戈已樁 長狄 喉,十里猶懸 郅支 首。”
長狄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狄 | dí | 犭 | 7畫 | 基本字義 狄 dí(ㄉ一ˊ) ⒈ ?中國古族名。春秋前,長期活動于齊、魯、晉、衛(wèi)、宋、鄭等國之間,與諸國有頻繁的接觸。因為他們主要居住于北方,故又通稱“北狄”(亦作“翟”)。 ⒉ ?秦漢以后,中國對北方少數(shù)民族的統(tǒng)稱。 ⒊ ?古代最下級的官吏。 ⒋ ?有力的麋鹿。 ⒌ ?古同“翟”,樂舞所用的雉羽。 ⒍ ?姓。 造字法 形聲:從犭、火聲 English tribe from northern china; surnam |
長 | cháng zhǎng | 長 | 4畫 | 基本字義 長(長) cháng(ㄔㄤˊ) ⒈ ?兩端的距離:長度。 ⒉ ?長度大,與“短”相對,指空間,亦指時間:長短。長空。長短句(詞的別名)。長夜(a.漫長的黑夜;b.喻黑暗的日子)。長風破浪(喻志趣遠大)。長歌代哭(以歌代哭)。 ⒊ ?優(yōu)點,專精的技能:特長。專長。各有所長。 ⒋ ?對某事做得特別好:他長于寫作。 其他字義 長(長) zhǎng(ㄓㄤˇ) ⒈ ?生長,成長:長瘡。 ⒉ ?增加:長知識。 ⒊ ?排行第一的:長子。長兄。長孫 |
長狄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長狄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