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社
- 拼音mín shè
- 注音ㄇ一ㄣˊ ㄕㄜ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民社[ mín shè ]
⒈ ?民間祭祀土神。
⒉ ?指人民和社稷。
⒊ ?引申指民間。
⒋ ?指州、縣等地方。亦借指地方長官。
⒌ ?古代民間自行結(jié)集的團(tuán)體。
⒍ ?民國初年擁護(hù)黎元洪的政治組織。
引證解釋
⒈ ?民間祭祀土神。
引《禮記·月令》:“﹝仲春之月﹞擇元日,命民社?!?br />鄭玄 注:“社,后土也。使民祀焉?!?/span>
⒉ ?指人民和社稷。
引宋 蘇軾 《賀時(shí)宰啟》:“民社非輕,猶承宣而惴惴。天淵靡外,亦戾躍以欣欣?!?br />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公孫夏》:“蕞爾一邑,何能養(yǎng)如許騶從?履任,則一方涂炭矣!不可使殃民社,可即旋歸,勿前矣?!?/span>
⒊ ?引申指民間。
引《封神演義》第九八回:“紂王 聚歛吸民脂,不信當(dāng)年放 桀 時(shí)……今日還歸民社去,從來天意豈容私?!?/span>
⒋ ?指州、縣等地方。亦借指地方長官。
引宋 張孝祥 《后土東岳文》:“下臣蟣虱,天子使守民社。服事之始,敢敬有謁。”
《醒世恒言·三孝廉讓產(chǎn)立高名》:“二弟年富力強(qiáng),方司民社,宜資莊產(chǎn),以終廉節(jié)?!?br />清 錢謙益 《浙江臺(tái)州府黃巖縣知縣周玄昭受文林郎制》:“具官某起自賢書,遂膺民社?!?br />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公孫夏》:“此市儈耳,何足以任民社!”
⒌ ?古代民間自行結(jié)集的團(tuán)體。
引《宋史·高宗紀(jì)五》:“辛酉,詔 淮南、襄陽府 等路團(tuán)結(jié)民社。”
⒍ ?民國 初年擁護(hù) 黎元洪 的政治組織。
國語辭典
民社[ mín shè ]
⒈ ?人民與社稷。
引宋·蘇軾〈送張嘉父長官〉詩:「微官有民社,妙割無雞牛?!?/span>
民社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社 | shè | 礻 | 7畫 | 基本字義 社 shè(ㄕㄜˋ) ⒈ ?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、日子以及祭禮:春社。秋社。社日。社稷(“社”是土神,“稷”是谷神,古代君主都祭社稷,后用以借指國家)。 ⒉ ?團(tuán)體或機(jī)構(gòu):報(bào)社。結(jié)社。 異體字 ? 土 漢英互譯 organized body、society 造字法 會(huì)意:從礻、從土 English god of the soil and altars to him; group of families; company, society |
民 | mín | 乛 | 5畫 | 基本字義 民 mín(ㄇ一ㄣˊ) ⒈ ?以勞動(dòng)群眾為主體的社會(huì)基本成員:人民。民主。民國。民法。公民(在一國內(nèi)有國籍,享受法律上規(guī)定的公民權(quán)利并履行公民義務(wù)的人)。國民(具有國籍的人)。 ⒉ ?指人或人群:居民。民族。 ⒊ ?勞動(dòng)大眾的,非官方的:民間。民歌。民諺。民風(fēng)。民情。 ⒋ ?某族的人:漢民?;孛?。 ⒌ ?從事不同職業(yè)的人:農(nóng)民。漁民。 ⒍ ?非軍事的:民品。民航。 ⒎ ?同“苠”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civilian、folk、the people 相 |
民社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民社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