義從
- 拼音yì cóng
- 注音一ˋ ㄘㄨㄥˊ
- 繁體義從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義從[ yì cóng ]
⒈ ?漢魏時(shí)稱胡羌等少數(shù)民族歸附朝廷為“義從”。取歸義從命之意。
⒉ ?稱由胡羌丁壯組成的軍隊(duì)。
⒊ ?自愿從軍者。
⒋ ?依附。
引證解釋
⒈ ?漢 魏 時(shí)稱 胡 羌 等少數(shù)民族歸附朝廷為“義從”。取歸義從命之意。
引《后漢書·西羌傳·湟中月氏胡》:“湟中 月氏胡 ……又?jǐn)?shù)百戶在 張掖,號(hào)曰 義從胡。”
《后漢書·段熲傳》:“熲 將兵及 湟中 義從 羌 萬二千騎出 湟谷。”
⒉ ?稱由 胡 羌 丁壯組成的軍隊(duì)。
引《后漢書·鄧訓(xùn)傳》:“湟中 諸 胡 皆言:‘ 漢 家常欲鬭我曹,今 鄧使君 待我以恩信,開門內(nèi)我妻子,乃得父母。’咸歡喜叩頭曰:‘唯使君所命?!?訓(xùn) 遂撫養(yǎng)其中少年勇者數(shù)百人,以為義從。”
《資治通鑒·漢獻(xiàn)帝建安十一年》:“﹝ 梁習(xí) ﹞皆禮召其豪右,稍稍薦舉,使詣幕府。豪右已盡,次發(fā)諸丁強(qiáng)以為義從?!?/span>
⒊ ?自愿從軍者。
引《后漢書·公孫瓚傳》:“瓚 常與善射之士數(shù)十人,皆乘白馬,以為左右翼,自號(hào)白馬義從。”
《資治通鑒·漢章帝建初五年》:“帝以 干 為假司馬,將弛刑及義從千人就 超?!?br />胡三省 注:“義從,自?shī)^愿從行者。”
⒋ ?依附。
引《宋書·袁豹傳》:“居位無義從之徒,在野靡并兼之黨?!?/span>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義從[ yì zòng ]
⒈ ?自愿隨行的人、志愿從軍的人。
引《后漢書·卷四七·班超傳》:「遂以干為假司馬,將弛刑及義從千人就超。」
義從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義 | yì | 丶 | 3畫 | 基本字義 義(義) yì(一ˋ) ⒈ ?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(dòng):正義。義不容辭。義無反顧。仗義直言。 ⒉ ?合乎正義或公益的:義舉。義務(wù)。義憤。義演。見義勇為。 ⒊ ?情誼:義氣。恩義。義重如山。 ⒋ ?意思,人對(duì)事物認(rèn)識(shí)到的內(nèi)容:意義。含義。釋義。微言大義。 ⒌ ?指認(rèn)為親屬的:義父。 ⒍ ?人工制造的(人體的部分):義齒。義肢。 ⒎ ?姓。 異體字 義 漢英互譯 adopted、artificial、justice、meaning、relationship、righteousness 造字法 原為會(huì)意 Engl |
從 | cóng zòng | 人 | 4畫 | 基本字義 從(從) cóng(ㄘㄨㄥˊ) ⒈ ?依順:順從。盲從。從善如流。 ⒉ ?采取,按照:從優(yōu)。 ⒊ ?跟隨:愿從其后。 ⒋ ?跟隨的人:侍從。仆從。 ⒌ ?參與:從業(yè)。從政。投筆從戎。 ⒍ ?由,自:從古至今。從我做起。 ⒎ ?次要的:主從。從犯。 ⒏ ?宗族中次于至親的親屬:從父(伯父、叔父的通稱)。 ⒐ ?中國(guó)魏以后,古代官品(有“正品”和“從品”之分,宋代龍圖閣大學(xué)士為從二品)。 ⒑ ?姓。 其他字義 從(從) zòng(ㄗㄨㄥˋ) ⒈ |
義從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義從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