蹴踏
- 拼音cù tà
- 注音ㄘㄨˋ ㄊㄚ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蹴踏[ cù tà ]
⒈ ?踐踏。
例他騎著馬,不管路上有人躺著,就蹴踏了過去。
英tread;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蹴蹋”。亦作“蹴蹹”。亦作“蹵?!?。亦作“蹵躢”。
⒉ ?踩;踏。
引唐 杜甫 《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》詩:“霜蹄蹴踏長(zhǎng)楸間,馬官廝養(yǎng)森成列。”
唐 戴叔倫 《邊城曲》:“原頭獵火夜相向,馬蹄蹴蹋層上冰?!?br />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三六:“慮恐入城之際,囊里狼犺,被城門上盤詰,拏一個(gè)大錘,隔囊鎚擊,再加蹴踏匾了?!?br />清 嚴(yán)允肇 《洗象行》:“怒蹄蹴踏蒼山頽,岧嶤臃腫難為狀?!?br />清 平步青 《霞外攟屑·時(shí)事·蓮須閣集》:“璱耽 每見世人文字,有稱引泰西、 歐邏巴、亞細(xì)亞 者,輒怒擲蹴蹋之不復(fù)視?!?br />耶林 《月臺(tái)上》:“荒野里非常平靜,只有車夫叫罵著的聲音和馬蹄子蹴踏著冰雪的聲音,在冷峭的空氣中振蕩著?!?/span>
⒊ ?踢。
引《漢書·枚乘傳》“蹵鞠刻鏤” 唐 顏師古 注:“蹵,足蹵之也。鞠以韋為之,中實(shí)以物,蹵蹋為戲樂也。”
《漢書·霍去病傳》“而 去病 尚穿域躢鞠也” 唐 顏師古 注:“鞠,以皮為之,實(shí)以毛,蹵躢而戲也?!?br />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續(xù)錄三》:“追得后,蹴踏頭項(xiàng),拗捩蹄肘,繩勒四足深至骨,痛若刀劙?!?/span>
⒋ ?行走;奔跑。
引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傳·貫休》:“雖尚崛奇,每得神助,餘人走下風(fēng)者多矣。昔謂龍象蹴蹋,非驢所堪,果僧中之一豪也。”
清 唐孫華 《送王誦侯之官成都》詩:“我因飢驅(qū)走乞食,泥涂蹴蹋疲青驢?!?/span>
⒌ ?比喻蹂躪;摧殘。
引《世說新語·仇隙》“﹝ 孫秀 ﹞又憾 潘岳 昔遇之不以禮” 劉孝標(biāo) 注引 晉 王隱 《晉書》:“岳 父 文德 為 瑯邪 太守, 孫秀 為小吏給使, 岳 數(shù)蹴蹋 秀,而不以人遇之也?!?br />唐 張說 《大唐隴右監(jiān)校頌德碑》:“后魏 以胡馬入 洛,蹴蹹千里?!?br />唐 李白 《聞李太尉出征東南請(qǐng)纓病還留別金陵崔侍御十九韻》:“秦 出天下兵,蹴踏 燕 趙 傾。”
宋 陸游 《春感》詩:“叉魚狼藉漾水濁,獵虎蹴蹋南山空?!?br />明 唐順之 《金臺(tái)行》:“指麾 燕 兵百餘萬,蹴踏 齊 城七十六?!?br />梁?jiǎn)⒊?《新民論·論尚武》:“彼四十餘萬之 法 人,乃能蹴踏全 歐?!?/span>
蹴踏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踏 | tà | 足 | 15畫 | 基本字義 踏 tà(ㄊㄚˋ) ⒈ ?用腳踩:踏步。踏板。踏青(春天到郊外散步。亦稱“踏春”)。踏雪。踏月。踐踏。糟踏。腳踏實(shí)地。 ⒉ ?親自到現(xiàn)場(chǎng)去:踏看。踏勘。踏查。踏訪。 異體字 蹋 蹹 漢英互譯 hoof、step、tread 相關(guān)字詞 踩 造字法 形聲:從足、沓聲 English step on, trample, tread on, walk |
蹴 | cù | 足 | 19畫 | 基本字義 蹴 cù(ㄘㄨˋ) ⒈ ?踢:蹴鞠(踢球)。 ⒉ ?踏:蹴踏。一蹴而就。 異體字 踓 蹙 蹵 造字法 形聲:從足、就聲 English kick; tread on; leap; solemn |
蹴踏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蹴踏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