騎龍
- 拼音qí lóng
- 注音ㄑ一ˊ ㄌㄨㄥˊ
- 繁體騎龍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騎龍[ qí lóng ]
⒈ ?典出《史記·孝武本紀》:“黃帝采首山銅,鑄鼎于荊山下。鼎既成,有龍垂胡?下迎黃帝。黃帝上騎,群臣后宮從上龍七十余人,龍乃上去?!焙笠浴膀T龍”謂皇帝去世的典故。
引證解釋
⒈ ?典出《史記·孝武本紀》:“黃帝 采 首山 銅,鑄鼎於 荊山 下。鼎既成,有龍垂胡鬚下迎 黃帝。
引黃帝 上騎,羣臣后宮從上龍七十餘人,龍乃上去?!?br />后以“騎龍”謂皇帝去世的典故。 清 李調(diào)元 《恭擬高宗純皇帝挽詩》之四:“病哭騎龍日,扳髯少一人?!?/span>
騎龍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騎 | qí | 馬 | 11畫 | 基本字義 騎(騎) qí(ㄑ一ˊ) ⒈ ?跨坐在牲畜或其他東西上:騎馬。騎射。騎兵。騎者善墮(經(jīng)常騎馬的常會掉下馬來;喻擅長某事物的人,反而容易大意,招致失誤)。 ⒉ ?兼跨兩邊:騎縫蓋章。 ⒊ ?騎的馬或乘坐的其他動物:坐騎。 ⒋ ?騎兵,亦泛指騎馬的人(舊讀 jì ):輕騎。鐵騎。車騎。 ⒌ ?一人一馬的合稱(舊讀 jì ):千騎。千乘萬騎。 異體字 騎 漢英互譯 cavalry、ride on、sit 造字法 形聲:從馬、奇聲 English ride horseback; mount; cavalry |
龍 | lóng | 龍 | 5畫 | 基本字義 龍(龍) lóng(ㄌㄨㄥˊ) ⒈ ?傳說中的一種長形、有鱗、有角的神異動物,能走,能飛,能游泳,能興云作雨:龍舟。龍燈。龍宮。龍駒(駿馬,喻才華出眾的少年)。畫龍點睛。龍蟠虎踞。 ⒉ ?古生物學(xué)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蟲:恐龍。 ⒊ ?封建時代用作皇帝的象征,或稱關(guān)于皇帝的東西:龍顏。龍體。龍袍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龍 竜 龒 ? ? 漢英互譯 dragon、imperial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dragon; symbolic of emperor |
騎龍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騎龍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