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龍
- 拼音xiàng lóng
- 注音ㄒ一ㄤˋ ㄌㄨㄥˊ
- 繁體象龍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象龍[ xiàng lóng ]
⒈ ?刻繪龍形。
⒉ ?漢時大宛名馬。
引證解釋
⒈ ?刻繪龍形。
引漢 揚雄 《法言·先知》:“民可使覿德,不可使覿刑,覿德則純,覿刑則亂,象龍之致雨也,難矣哉!”
李軌 注:“象,似也。言畫繒刻木以為龍而求致雨,則不可得也?!?/span>
⒉ ?漢 時 大宛 名馬。 《漢書·馮奉世傳》:“奉世 遂西至 大宛。
引大宛 聞其斬 莎車 王,敬之異於它使。得其名馬象龍而還。上甚説。”
顏師古 注:“言馬形似龍者?!?/span>
象龍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象 | xiàng | 豕 | 11畫 | 基本字義 象 xiàng(ㄒ一ㄤˋ) ⒈ ?哺乳動物,是目前地球陸地上最大的哺乳類動物,多產(chǎn)在印度、非洲等熱帶地區(qū),門牙極長,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藝術(shù)品:象牙。象牙寶塔(喻脫離群眾和生活的文學(xué)家、藝術(shù)家的小天地)。 ⒉ ?形狀,樣子:形象。景象。氣象?,F(xiàn)象。想象。象征。萬象更新。象聲。象形。 異體字 像 漢英互譯 as、elephant、shape、imitate、seem、look as if 造字法 象形:像大象之形 English elephant; ivory; figure, image |
龍 | lóng | 龍 | 5畫 | 基本字義 龍(龍) lóng(ㄌㄨㄥˊ) ⒈ ?傳說中的一種長形、有鱗、有角的神異動物,能走,能飛,能游泳,能興云作雨:龍舟。龍燈。龍宮。龍駒(駿馬,喻才華出眾的少年)。畫龍點睛。龍蟠虎踞。 ⒉ ?古生物學(xué)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蟲:恐龍。 ⒊ ?封建時代用作皇帝的象征,或稱關(guān)于皇帝的東西:龍顏。龍體。龍袍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龍 竜 龒 ? ? 漢英互譯 dragon、imperial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dragon; symbolic of emperor |
象龍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象龍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