亭吏
- 拼音tíng lì
- 注音ㄊ一ㄥˊ ㄌ一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亭吏[ tíng lì ]
⒈ ?亭長。
引證解釋
⒈ ?亭長。
引《后漢書·百官志五》“亭有亭長” 劉昭 注引 漢 應劭 《風俗通》:“亭吏舊名負弩,改為長,或謂亭父?!?br />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雅量》:“﹝ 褚公 ﹞投 錢唐亭 住……亭吏驅(qū)公移牛屋下。”
唐 李商隱 《行次西郊作一百韻》:“節(jié)使殺亭吏,捕之恐無因?!?/span>
亭吏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亭 | tíng | 亠 | 9畫 | 基本字義 亭 tíng(ㄊ一ㄥˊ) ⒈ ?有頂無墻,供休息用的建筑物,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園里;涼亭。牡丹亭。 ⒉ ?建筑得比較簡單的小房子:書亭。郵亭。崗亭。 ⒊ ?適中,均勻:亭勻。 ⒋ ?正,當:亭午(正午,中午)。 異體字 停 漢英互譯 booth、in the middle、kiosk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pavilion; erect |
吏 | lì | 口 | 6畫 | 基本字義 吏 lì(ㄌ一ˋ) ⒈ ?舊時代的大小官員:吏治。官吏。 ⒉ ?舊指小公務員:吏員。胥吏(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)。 異體字 叓 ? 漢英互譯 official 造字法 會意:從手、從中 English government official, magistrate |
亭吏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亭吏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