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門
- 拼音hǔ mén
- 注音ㄏㄨˇ ㄇㄣˊ
- 繁體虎門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虎門[ hǔ mén ]
⒈ ?古代王宮的路寢門。
⒉ ?國子學的別稱。
⒊ ?地名。一曰虎頭門。在廣東省東莞市西南,扼珠江出海之口,東有大虎山,西有小虎山,兩山相對如門,故名。中外船舶之入廣州者,必由香港入珠江,經(jīng)虎門,始達廣州。清道光年間,林則徐曾在此焚毀鴉片,并痛擊英國侵略軍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代王宮的路寢門。
引《周禮·地官·師氏》:“居虎門之左,司王朝。”
鄭玄 注:“虎門,路寢門也。王日視朝於路寢,門外畫虎焉,以明勇猛,於守宜也。”
《左傳·昭公十年》:“子良 曰:‘先得公, 陳 鮑 焉往?’遂伐虎門。”
⒉ ?國子學的別稱。按, 清 孫詒讓 曰:師氏教國子于小學,在王宮南之左(即皋門內(nèi)之左也)。其居虎門左司王朝,則專據(jù)朝位言之,不涉教學之事。如 孫 說,則以虎門為國子學者,誤。參閱《周禮·地官·師氏》“居虎門之左司王朝” 清 孫詒讓 正義。
引《周禮·地官·師氏》:“掌以媺詔王,以三德教國子……居虎門之左,司王朝。掌國中失之事以教國子,凡國之貴游子弟學焉。”
后世遂以虎門之左為國子學所在地,而以“虎門”為國子學的別稱。 北魏 楊衒之 《洛陽伽藍記·景明寺》:“子才 洽聞博見,無所不通,軍國制度,罔不訪及。自王室不靖,虎門業(yè)廢?!?br />《魏書·劉芳傳》:“蔡氏 《勸學篇》云:‘ 周 之師氏居虎門左,敷陳六藝,以教國子?!裰谰?,即 周 師氏?!?br />章炳麟 《原儒》:“局之類名,蹴鞠弋道近射,歷譜近數(shù),調(diào)律近樂,猶虎門之儒所事也。”
⒊ ?地名。一曰 虎頭門。在 廣東省 東莞市 西南,扼 珠江 出海之口,東有 大虎山,西有 小虎山,兩山相對如門,故名。 中 外船舶之入 廣州 者,必由 香港 入 珠江,經(jīng) 虎門,始達 廣州。清 道光 年間, 林則徐 曾在此焚毀鴉片,并痛擊 英國 侵略軍。
虎門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門 | mén | 門 | 3畫 | 基本字義 門(門) mén(ㄇㄣˊ) ⒈ ?建筑物的出入口,又指安裝在出入口能開關的裝置:門兒。門口。開門見山。 ⒉ ?形狀或作用像門的東西:電門。 ⒊ ?途徑,訣竅:門徑。門道兒。 ⒋ ?舊時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,現(xiàn)亦指一般的家庭:門第。門風。門婿。長( zhǎng )門長子。 ⒌ ?事物的分類:分門別類。 ⒍ ?宗教的教派或?qū)W術(shù)思想的派別:教門。門徒。 ⒎ ?量詞:一門大炮。 ⒏ ?姓。 異體字 門 閅 漢英互譯 door、gate、gateway、ostium、phyl |
虎 | hǔ | 虍 | 8畫 | 基本字義 虎 hǔ(ㄏㄨˇ) ⒈ ?哺乳動物,毛黃褐色,有黑色條紋,性兇猛,力大。骨和血及內(nèi)臟均可入藥(通稱“老虎”):虎口(a.喻危險境地;b.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)?;⒀ǎㄓ魑kU境地)?;⒎ü糯{(diào)兵的憑證,用銅鑄成虎形,分兩半)?;⒗牵ㄓ鲀礆埖娜耍;㈩^蛇尾?;⒕猃埍P。龍騰虎躍。 ⒉ ?勇猛、威武:虎將?;荨;?。虎威?;⒒ⅰ;狻?⒊ ?古同“?!?,威嚇。 ⒋ ?古同“琥”,琥珀。 異體字 唬 俿 乕 虝 漢英互譯 |
虎門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虎門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