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臚
- 拼音chuán lú
- 注音ㄔㄨㄢˊ ㄌㄨˊ
- 繁體傳臚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傳臚[ chuán lú ]
⒈ ?科舉時(shí)代,殿試揭曉唱名的一種儀式。殿試公布名次之日,皇帝至殿宣布,由閣門承接,傳于階下,衛(wèi)士齊聲傳名高呼,謂之傳臚。
⒉ ?明代稱科舉第二、三甲第一名為傳臚。至清則專稱二甲第一名為傳臚。
引證解釋
⒈ ?科舉時(shí)代,殿試揭曉唱名的一種儀式。殿試公布名次之日,皇帝至殿宣布,由閣門承接,傳于階下,衛(wèi)士齊聲傳名高呼,謂之傳臚。參閱 宋 趙昇 《朝野類要·唱名》。
引明 沉受先 《三元記·及第》:“金殿傳臚第一聲,三元連中占魁名。”
清 王士禛 《香祖筆記》卷二:“四月初四日殿試,初七日傳臚?!?br />清 嚴(yán)有禧 《漱華隨筆·武殿試》:“武舉 止有會試,無廷試傳臚之例?!?/span>
⒉ ?明 代稱科舉第二、三甲第一名為傳臚。至 清 則專稱二甲第一名為傳臚。
引《明史·選舉志二》:“而士大夫又通以鄉(xiāng)試第一為解元,會試第一為會元,二、三甲第一為傳臚云?!?br />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太平天囯·士階條例》:“二甲首名傳臚,職同將軍?!?br />李劼人 《大波》第三部第二章四:“川 漢 鐵路駐 宜昌 總理,傳臚出身,四品京堂?!?/span>
國語辭典
傳臚[ chuán lú ]
⒈ ?科舉時(shí)代殿試后宣讀皇帝詔命唱名。
引《初刻拍案驚奇·卷一六》:「黃、何、方、樂四人自去傳臚,何澄是二甲,選了兵部主事?!?br />《儒林外史·第七回》:「傳臚那日,荀玫殿在二甲,王惠殿在三甲,都授了工部主事?!?/span>
⒉ ?稱科舉會試二甲、三甲第一名的進(jìn)士。
傳臚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臚 | lú | 月 | 9畫 | 基本字義 臚(臚) lú(ㄌㄨˊ) ⒈ ?傳語,陳述:臚布(宣布,陳述)。臚言(傳言)。臚句(上傳語告下為“臚”,下傳語告上為“句”)。臚心(陳述心情)。臚唱(科舉時(shí)代進(jìn)士殿試后,按甲第唱名傳呼召見。亦稱“傳臚”)。 ⒉ ?陳列:臚列。 ⒊ ?〔鴻臚〕古代官名。 ⒋ ?腹前的肉。 異體字 臚 ? 造字法 形聲:從月、盧聲 English arrange in order; display |
傳 | chuán zhuàn | 亻 | 6畫 | 基本字義 傳(傳) chuán(ㄔㄨㄢˊ) ⒈ ?轉(zhuǎn)( zhuǎn )授,遞:傳遞。傳輸。傳戒。傳統(tǒng)。言傳身教。 ⒉ ?推廣,散布:宣傳。流傳。傳名。傳奇(a.中國唐代興起的短篇小說;b.中國明、清兩代盛行的長篇戲曲;c.指情節(jié)離奇或人物行為超乎尋常的故事)。 其他字義 傳(傳) zhuàn(ㄓㄨㄢˋ) ⒈ ?解說經(jīng)義的文字:經(jīng)傳?!蹲髠鳌贰?⒉ ?記載某人一生事跡的文字:小傳。自傳。紀(jì)傳。傳記。傳略。樹碑立傳。 ⒊ ?以演述歷史和人物故事為中 |
傳臚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傳臚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