籜龍
- 拼音tuò lóng
- 注音ㄊㄨㄛˋ ㄌㄨㄥˊ
- 繁體籜龍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籜龍[ tuò lóng ]
⒈ ?竹筍的異名。
引證解釋
⒈ ?竹筍的異名。
引唐 盧仝 《寄男抱孫》詩(shī):“籜龍正稱寃,莫?dú)⑷肴昕??!?br />宋 蘇轍 《喜雨》詩(shī):“時(shí)向林間數(shù)新竹,籜龍騰上欲迎秋?!?br />明 李東陽(yáng) 《謝原博惠筍迭前韻》:“池鳳羽毛應(yīng)比秀,籜龍鱗甲漫成堆?!?br />清 龔自珍 《鵲樓仙》詞:“籜龍昨夜叫秋空,似怨道天寒如許!”
籜龍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(huà)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籜 | tuò | 竹 | 14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籜(籜) tuò(ㄊㄨㄛˋ) ⒈ ?竹筍上一片一片的皮。 異體字 籜 造字法 形聲 English bamboo sheath, bamboo shoots |
龍 | lóng | 龍 | 5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龍(龍) lóng(ㄌㄨㄥˊ) ⒈ ?傳說(shuō)中的一種長(zhǎng)形、有鱗、有角的神異動(dòng)物,能走,能飛,能游泳,能興云作雨:龍舟。龍燈。龍宮。龍駒(駿馬,喻才華出眾的少年)。畫(huà)龍點(diǎn)睛。龍?bào)椿⒕帷?⒉ ?古生物學(xué)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蟲(chóng):恐龍。 ⒊ ?封建時(shí)代用作皇帝的象征,或稱關(guān)于皇帝的東西:龍顏。龍?bào)w。龍袍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龍 竜 龒 ? ? 漢英互譯 dragon、imperial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dragon; symbolic of emperor |
籜龍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籜龍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