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路
- 拼音wǔ lù
- 注音ㄨˇ ㄌㄨ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五路[ wǔ lù ]
⒈ ?亦作“五輅”。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五種感官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五輅”。(1)古代帝王所乘的五種車子,即玉路、金路、象路、革路、木路。
引《周禮·春官·巾車》:“王之五路,一曰玉路,錫樊纓,十有再就,建大常,十有二斿,以祀;金路,釣,樊纓九就,建大旂以賓,同姓以封;象路,朱,樊纓七就,建大赤以朝,異姓以封;革路,龍勒條纓五就,建大白以即戎,以封四衛(wèi);木路,前樊鵠纓,建大麾,以田,以封蕃國?!?br />《文選·潘岳〈藉田賦〉》:“五輅鳴鑾,九旗揚(yáng)斾?!?br />李善 注:“《周禮》曰:王之五路,一曰玉路,二曰金路,三曰象路,四曰革路,五曰木路?!?br />(2)古代王后所乘的五種車子,即重翟、厭翟、安車、翟車、輦車。 《周禮·春官·巾車》:“王后之五路,重翟,錫面朱緫;厭翟,勒面繢緫;安車,彫面鷖緫,皆有容蓋;翟車,貝面組緫,有握;輦車,組輓,有翣羽蓋?!?br />《舊唐書·儒學(xué)傳下·祝欽明》:“《三禮義宗》明王后五輅,謂重翟、厭翟、安車、翟車、輦車也?!?/span>
⒉ ?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五種感官。
引《墨子·經(jīng)說下》:“知而不以五路,説在久?!?/span>
五路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五 | wǔ | 二 | 4畫 | 基本字義 五 wǔ(ㄨˇ) ⒈ ?數(shù)名,四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伍”代):五彩。五官。五谷。五金。五代(中國朝代名,后梁、后唐、后晉、后漢、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權(quán)的時(shí)期)。五帝(中國傳說中的五個帝王,通常指黃帝、顓頊、帝嚳、唐堯、虞舜)。五毒(指蝎、蛇、蜈蚣、壁虎、蟾蜍)。五行(指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。五嶺(指越城嶺,都龐嶺,萌渚嶺、騎田嶺、大庾嶺)。五岳(指東岳泰山、西岳華山、南岳衡山、北岳恒山和 |
路 | lù | 足 | 13畫 | 基本字義 路 lù(ㄌㄨˋ) ⒈ ?道,往來通行的地方:道路。公路。水路。陸路。路途。路程。路人(行路的人,喻不相干的人)。狹路相逢。 ⒉ ?思想或行動的方向、途徑:思路。生路。出路。路子。路數(shù)( shù )。 ⒊ ?方面,地區(qū):外路貨。各路人馬。 ⒋ ?種類:一路貨色。 ⒌ ?大,正:“厥聲載路”。路門(宮室最內(nèi)的正門)。路車(古代帝王及諸侯貴族所乘的車)。路輿(古代君主所乘的車)。路寢(古代君主處理政事的宮室)。 ⒍ ?車:篳 |
五路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五路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