夷狄
- 拼音yí dí
- 注音一ˊ ㄉ一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夷狄[ yí dí ]
⒈ ?古稱東方部族為夷,北方部族為狄。常用以泛稱除華夏族以外的各族。
⒉ ?指邊遠(yuǎn)少數(shù)民族地區(qū)。
⒊ ?視為夷狄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稱東方部族為 夷,北方部族為 狄。常用以泛稱除華夏族以外的各族。
引《論語·八佾》:“夷狄之有君,不如諸夏之亡也?!?br />《漢書·蕭望之傳》:“圣王之制,施德行禮,先京師而后諸夏,先諸夏而后夷狄?!?br />宋 王安石 《河北民》詩:“家家養(yǎng)子學(xué)耕織,輸與官家事夷狄?!?br />魯迅 《墳·論“他媽的!”》:“唐 以后,自夸族望的風(fēng)氣漸漸消除;到了 金 元,已奉夷狄為帝王,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。”
⒉ ?指邊遠(yuǎn)少數(shù)民族地區(qū)。
引《國語·鄭語》:“或在王室,或在夷狄,莫之?dāng)?shù)也?!?br />唐 韓愈 《毛穎傳》:“其子孫甚多,散處中國夷狄,皆冒 管城?!?br />唐 聶夷中 《行路難》詩:“莫言行路難,夷狄如中國?!?/span>
⒊ ?視為夷狄。
引《公羊傳·桓公十五年》:“皆何以稱人?夷狄之也。”
《公羊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其謂之 秦 何?夷狄之也?!?br />《新五代史·十國世家年譜論》:“以 五代 之君而視 十國,夷狄之則未可也?!?/span>
國語辭典
夷狄[ yí dí ]
⒈ ?古稱四境未開化的民族。
引《史記·卷一〇六·吳王濞傳》:「母親夷狄,以疏其屬?!?br />《大宋宣和遺事·元集》:「陰濁用事底時(shí)節(jié),夷狄陸梁,小人得志?!?/span>
近蠻夷
英語non-Han tribes in the east and north of ancient China, barbarians
德語Barbar (S)?
夷狄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夷 | yí | 大 | 6畫 | 基本字義 夷 yí(一ˊ) ⒈ ?中國古代稱東部的民族:東夷。九夷(古時(shí)稱東夷有九種)。 ⒉ ?中國舊時(shí)指外國或外國的:華夷雜處( chǔ ㄔㄨˇ )。 ⒊ ?平,平坦,平安:化險(xiǎn)為夷。 ⒋ ?弄平:夷為平地。 ⒌ ?消滅:夷滅。族夷(誅殺犯罪者家族)。 ⒍ ?等輩:“諸將皆陛下故等夷”。 ⒎ ?古代的鋤類工具。 ⒏ ?古同“怡”,喜悅。 ⒐ ?古同“痍”,創(chuàng)傷。 ⒑ ?姓。 異體字 ? 侇 跠 恞 痍 漢英互譯 exterminate、foreigner、raze、safe、smooth 相關(guān)字詞 |
狄 | dí | 犭 | 7畫 | 基本字義 狄 dí(ㄉ一ˊ) ⒈ ?中國古族名。春秋前,長(zhǎng)期活動(dòng)于齊、魯、晉、衛(wèi)、宋、鄭等國之間,與諸國有頻繁的接觸。因?yàn)樗麄冎饕幼∮诒狈?,故又通稱“北狄”(亦作“翟”)。 ⒉ ?秦漢以后,中國對(duì)北方少數(shù)民族的統(tǒng)稱。 ⒊ ?古代最下級(jí)的官吏。 ⒋ ?有力的麋鹿。 ⒌ ?古同“翟”,樂舞所用的雉羽。 ⒍ ?姓。 造字法 形聲:從犭、火聲 English tribe from northern china; surnam |
夷狄的近義詞
夷狄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