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龍
- 拼音bái lóng
- 注音ㄅㄞˊ ㄌㄨㄥˊ
- 繁體白龍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白龍[ bái lóng ]
⒈ ?傳說中白色的龍。
⒉ ?形容奔騰直瀉的溪流瀑布。
⒊ ?神話中的河神。
⒋ ?傳說伏羲時的刑官名。
⒌ ?即白龍堆。
引證解釋
⒈ ?傳說中白色的龍。
引《墨子·貴義》:“帝以甲乙殺青龍於東方,以丙丁殺赤龍於南方,以庚辛殺白龍於西方,以壬癸殺黑龍於北方。”
唐 孫處士 《送青城丈人酒》詩:“深羨 青城 好洞天,白龍一覺已千年?!?br />宋 周密 《齊東野語·祥瑞》:“三年,麟見 永泰,白龍見 卭江?!?br />《清史稿·災(zāi)異志一》:“乾隆 二年二月, 潮陽 白龍見。”
⒉ ?形容奔騰直瀉的溪流瀑布。
引唐 孟郊 《寒溪》詩:“一曲一直水,白龍何鱗鱗。”
宋 朱熹 《次觀瀑布韻》:“快瀉蒼崖一道泉,白龍飛下鬱藍(lán)天?!?/span>
⒊ ?神話中的河神。
⒋ ?傳說 伏羲 時的刑官名。
引《唐律疏議·名例序》:“昔白龍白云,則 伏犧 軒轅 之代?!?/span>
⒌ ?即 白龍堆。參見“白龍堆”。
引唐 崔湜 《大漠行》:“近見行人畏 白龍,遙聞公主愁黃鶴?!?br />唐 東方虬 《昭君怨》詩之二:“揜淚辭丹鳳,銜悲向 白龍?!?/span>
白龍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龍 | lóng | 龍 | 5畫 | 基本字義 龍(龍) lóng(ㄌㄨㄥˊ) ⒈ ?傳說中的一種長形、有鱗、有角的神異動物,能走,能飛,能游泳,能興云作雨:龍舟。龍燈。龍宮。龍駒(駿馬,喻才華出眾的少年)。畫龍點(diǎn)睛。龍蟠虎踞。 ⒉ ?古生物學(xué)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蟲:恐龍。 ⒊ ?封建時代用作皇帝的象征,或稱關(guān)于皇帝的東西:龍顏。龍體。龍袍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龍 竜 龒 ? ? 漢英互譯 dragon、imperial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dragon; symbolic of emperor |
白 | bái | 白 | 5畫 | 基本字義 白 bái(ㄅㄞˊ) ⒈ ?雪花或乳汁那樣的顏色:白色。白米。 ⒉ ?明亮:白晝。白日做夢。 ⒊ ?清楚:明白。不白之冤。 ⒋ ?純潔:一生清白。白璧無瑕。 ⒌ ?空的,沒有加上其它東西的:空白。白卷。 ⒍ ?沒有成就的,沒有效果的:白忙。白說。 ⒎ ?沒有付出代價的:白吃白喝。 ⒏ ?陳述:自白。道白(亦稱“說白”、“白口”)。 ⒐ ?與文言相對:白話文。 ⒑ ?告語:告白(對公眾的通知)。 ⒒ ?喪事:紅白喜事(婚事和喪事)。 |
白龍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白龍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