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磬
- 拼音biān qìng
- 注音ㄅ一ㄢ ㄑ一ㄥˋ
- 繁體編磬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編磬[ biān qìng ]
⒈ ?一種古代打擊樂器,由懸掛在木架上的一組磬組成。
英an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;
引證解釋
⒈ ?古代打擊樂器。石制或玉制。一般為十六枚,應(yīng)十二正律加四半律,按不同的大小、厚薄,從低音到高音,順序排列,分兩排懸于木架上,用小木槌擊奏。
引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七回:“兩人領(lǐng)著一班司球的、司琴的……司編磬的,和六六三十六個(gè)佾舞的孩子,都立在堂上堂下?!?/span>
國語辭典
編磬[ biān qìng ]
⒈ ?樂器名。中國古代的打擊樂器,多為玉、石、銅制,磬身雕鏤虎、魚、鳳鳥等花紋為飾,小磬十六枚同懸,是先民樂舞活動(dòng)及祭祀典禮中不可或缺的禮器。
編磬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磬 | qìng | 石 | 16畫 | 基本字義 磬 qìng(ㄑ一ㄥˋ) ⒈ ?古代打擊樂器,形狀像曲尺,用玉、石制成,可懸掛。 ⒉ ?佛寺中使用的一種缽狀物,用銅鐵鑄成,既可作念經(jīng)時(shí)的打擊樂器,亦可敲響集合寺眾。 ⒊ ?縊殺:“公族其有死罪,則磬于甸人”。 ⒋ ?古同“罄”,空,盡。 異體字 聲 殸 硜 造字法 會(huì)意 |
編 | biān | 纟 | 12畫 | 基本字義 編(編) biān(ㄅ一ㄢ) ⒈ ?用細(xì)條或帶形的東西交叉組織起來:編結(jié)。編織。編扎。 ⒉ ?按一定的原則、規(guī)則或次序來組織或排列:編排。編目(編制目錄或指已編成的目錄)。編次。編年。編訂。編配。編碼。 ⒊ ?把材料加以適當(dāng)?shù)慕M織排列而成為書籍、報(bào)刊、廣播電視節(jié)目等:編寫。編譯。編審。編修。編纂。編印。 ⒋ ?創(chuàng)作:編劇。編導(dǎo)。 ⒌ ?捏造:編瞎話。 ⒍ ?成本的書按內(nèi)容劃分的部分:正編。續(xù)編。簡編。 異體字 編 漢英互 |
編磬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編磬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