瘭瘡
- 拼音biāo chuāng
- 注音ㄅ一ㄠ ㄔㄨㄤ
- 繁體瘭瘡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瘭瘡[ biāo chuāng ]
⒈ ?瘭疽。
引證解釋
⒈ ?瘭疽。 隋 巢元方 《諸病源候論·瘭瘡》:“夫小兒瘭瘡者,為風(fēng)熱毒氣所乘,搏於皮膚乃生瘭,漿潰而成瘡,故名曰瘭瘡也。
引湯氏 《牛黃散淋洗方》治之?!?/span>
瘭瘡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(huà)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瘡 | chuāng | 疒 | 9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瘡(瘡) chuāng(ㄔㄨㄤ) ⒈ ?皮膚上腫爛潰瘍的?。函彴?。瘡口。凍瘡。痔瘡。 異體字 瘡 漢英互譯 sore、tumefaction 造字法 形聲:從疒、倉(cāng)聲 English tumor, boil, sore, wound |
瘭 | biāo | 疒 | 16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瘭 biāo(ㄅ一ㄠ) ⒈ ?〔瘭疽〕手指頭肚兒急性發(fā)炎化膿的病,嚴(yán)重者會(huì)引起末節(jié)指骨壞死。中醫(yī)稱“蛇頭疔”。 異體字 造字法 形聲:從疒、票聲 English a whitlow |
瘭瘡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瘭瘡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