袞龍袍
- 拼音gǔn lóng páo
- 注音ㄍㄨㄣˇ ㄌㄨㄥˊ ㄆㄠˊ
- 繁體袞龍袍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袞龍袍[ gǔn lóng páo ]
⒈ ?古代皇帝的朝服。上有龍紋,故稱。
⒉ ?借指皇帝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代皇帝的朝服。上有龍紋,故稱。
引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補遺·列朝·圣諭門工》:“上大悅,賜白金百兩,大紅金彩袞龍袍三襲,自來人臣賜服,以坐蟒為極,時猶以為逼上?!?br />亦省稱“袞袍”。 明 王鏊 《震澤長語·雜論》:“正德 中,籍沒 劉瑾 貨財:金二十四萬錠……袞袍四、八爪金龍盔甲三千。”
⒉ ?借指皇帝。
引明 何景明 《駕入》詩:“九天燈燭里,齊拜袞龍袍?!?br />亦省稱“袞龍”。 明 梵琦 《居庸關(guān)》詩:“上都避暑頻來往,飛鳥猶能識袞龍?!?br />明 朱鼎 《玉鏡臺記·石勒稱王》:“六宮粉黛擎玉鐘,百寮濟濟待袞龍?!?/span>
袞龍袍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袍 | páo | 衤 | 10畫 | 基本字義 袍 páo(ㄆㄠˊ) ⒈ ?中式長衣:袍子。長袍。旗袍。棉袍。皮袍。同袍(舊時軍人相稱)。袍澤(“袍”和“澤”均為古代衣服,后以此稱軍隊中的同事,如“袍袍之誼”、“袍袍故舊”)。 ⒉ ?衣服的前襟:“反袂拭面,涕沾袍”。 異體字 袌 漢英互譯 gown、robe 造字法 形聲:從衣、包聲 English long gown, robe, cloak |
龍 | lóng | 龍 | 5畫 | 基本字義 龍(龍) lóng(ㄌㄨㄥˊ) ⒈ ?傳說中的一種長形、有鱗、有角的神異動物,能走,能飛,能游泳,能興云作雨:龍舟。龍燈。龍宮。龍駒(駿馬,喻才華出眾的少年)。畫龍點睛。龍蟠虎踞。 ⒉ ?古生物學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蟲:恐龍。 ⒊ ?封建時代用作皇帝的象征,或稱關(guān)于皇帝的東西:龍顏。龍體。龍袍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龍 竜 龒 ? ? 漢英互譯 dragon、imperial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dragon; symbolic of emperor |
袞 | gǔn | 衣 | 10畫 | 基本字義 袞 gǔn(ㄍㄨㄣˇ) ⒈ ?古代君王等的禮服:袞服。袞衣。袞冕。華袞(色彩絢麗的官服)。 異體字 ? 卷 緷 袞 造字法 形聲 English ceremonial dress worn by the emperor |
袞龍袍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袞龍袍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