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哨
- 拼音hú shào
- 注音ㄏㄨˊ ㄕㄠ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胡哨[ hú shào ]
⒈ ?撮起嘴唇或塞指于口所吹出的尖銳聲音,多用作招集的信號。
⒉ ?胡鬧;胡言亂語。
引證解釋
⒈ ?撮起嘴唇或塞指于口所吹出的尖銳聲音,多用作招集的信號。
引明 賈仲名 《昇仙夢》第三折:“來到這山崦中,兀的胡哨響,有強人來了,可怎了也?”
《水滸傳》第二十回:“只見背后那三隻船又引著十數(shù)隻船,都只是這三五個人,把紅旗搖著,口里吹著胡哨,飛也似趕來?!?br />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八:“強盜拋完了苧蔴,已自胡哨一聲,轉船去了?!?br />《老殘游記》第二十回:“只見 陶三 窩起嘴唇,打了兩個胡哨,外面又進來兩三個大漢,將 許 吳 二人都用繩子縛了?!?br />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五一:“上面的沙云由流動變?yōu)轱w馳,天空發(fā)出了響聲,像一群疾行的鬼打著胡哨?!?/span>
⒉ ?胡鬧;胡言亂語。
引明 孟稱舜 《嬌紅記·客請》:“都是你這伙幫閒鉆懶奴儕料,逗得大爺呵,歌樓酒館亂胡哨。”
明 沉璟 《桃符記》第二折:“喒兩個顯妖邪,索使些花胡哨,他那里氣昂昂仗劍提刀?!?/span>
國語辭典
胡哨[ hú shào ]
⒈ ?撮起嘴唇或以大拇指和食指,捏著嘴唇吹出的尖銳聲音。多用作召集的信號。
引《老殘游記·第二〇回》:「只見陶三窩起嘴唇,打了兩個胡哨,外面又進來兩三個大漢,將許吳二人都用繩子縛了?!?/span>
胡哨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哨 | shào | 口 | 10畫 | 基本字義 哨 shào(ㄕㄠˋ) ⒈ ?巡邏,警戒防守的崗位:哨兵。哨卡( qiǎ ㄑㄧㄚˇ )。哨所。崗哨。放哨。 ⒉ ?古代軍隊的編制單位,歷代標準不一。 ⒊ ?一種小笛:哨子。 ⒋ ?用口吹出的高尖音:口哨兒。 ⒌ ?鳥叫。 漢英互譯 chirp、sentry post、whistle 造字法 形聲:從口、肖聲 English whistle, blow whistle; chirp |
胡 | hú | 月 | 9畫 | 基本字義 胡(鬍) hú(ㄏㄨˊ) ⒈ ?中國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:胡人。胡服。胡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胡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遠、隔絕)。 ⒉ ?泛指外國或外族的:胡椒。胡瓜(黃瓜)。胡琴。胡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器)。 ⒊ ?亂,無道理:胡來。胡鬧。胡吹。胡言亂語。 ⒋ ?文言疑問詞,為什么,何故:胡不歸?“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 ⒌ ?嘴周圍和連著鬢角長的須毛:胡須。 ⒍ ?古代指獸類頸下垂肉:“狼跋 |
胡哨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胡哨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