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血未干
- 拼音kǒu xuè wèi gān
- 注音ㄎㄡˇ ㄒㄩㄝˋ ㄨㄟˋ ㄍㄢ
- 繁體口血未乾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口血未干[ kǒu xuè wèi gān ]
⒈ ?古代會盟時必歃血,因以指新近結(jié)盟。
例口血未干而背之。——《左傳》
英before the blood of the oath is dry—breaking an oath which is just made;
引證解釋
⒈ ?古人歃血為盟,結(jié)盟者以牲血涂口以示誠信。因謂定盟未久為“口血未乾”。
引《左傳·襄公九年》:“子孔、子蟜 曰:‘與大國盟,口血未乾而背之,可乎?’”
《周書·文帝紀上》:“君復(fù)與故將軍同受密旨,屢結(jié)盟約,期於畢力,共匡時難?!谘辞?,匕首已發(fā)?!?br />清 王韜 《淞濱瑣話·金玉蟾》:“嫁娶之盟,姆所親許,天日臨其上,鬼神鑒其旁,口血未乾,想或不負?!?/span>
國語辭典
口血未干[ kǒu xuè wèi gān ]
⒈ ?語出比喻立誓不久就背棄盟約。
引《左傳·襄公九年》:「與大國盟,口血未干而背之,可乎?」
《國語·吳語二》:「以盟為有益乎?前盟口血未干,足以結(jié)信矣?!?br />《宋史·卷三八三·辛次膺傳》:「宣和海上之約、靖康城下之盟,口血未干,兵隨其后。今日之事當(dāng)識其詐。」
近言猶在耳
反一言為定
口血未干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血 | xiě xuè | 血 | 6畫 | 基本字義 血 xuè(ㄒㄩㄝˋ) ⒈ ?人或動物體內(nèi)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的不透明液體,大多為紅色,主要成分為“血漿”、“血細胞”和“血小板”。味咸而腥:血型。血脂。血壓。血糖。血跡。血汗。血淚。血洗。血書。血雨腥風(fēng)。血海深仇。 ⒉ ?人類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關(guān)系:血統(tǒng)。血緣。 ⒊ ?喻剛強熱烈:血性。血氣方剛。 其他字義 血 xiě(ㄒ一ㄝˇ) ⒈ ?義同“血”(xuè),用于口語。多單用,如“流了點兒血”。也用于口語常用詞,如“雞血”、“血塊 |
未 | wèi | 木 | 5畫 | 基本字義 未 wèi(ㄨㄟˋ) ⒈ ?不,不曾,沒有:未必。未曾( céng )。未來。未嘗。未竟(沒有完成的)。未及(a.沒有來得及;b.沒有達到)。 ⒉ ?地支的第八位,屬羊。 ⒊ ?用于記時:未時(下午一點至三點)。 ⒋ ?放在句末,表示疑問:“君除吏盡未?吾亦欲除吏”。 異體字 味 漢英互譯 not 相關(guān)字詞 已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not yet; 8th terrestrial branch |
口 | kǒu | 口 | 3畫 | 基本字義 口 kǒu(ㄎㄡˇ) ⒈ ?人和動物吃東西和發(fā)聲的器官(亦稱“嘴”):口腔??诓拧?邶X??谌魬液印?⒉ ?容器通外面的地方:瓶子口。 ⒊ ?出入通過的地方:門口。港口。 ⒋ ?特指中國長城的某些關(guān)口(多用作地名):古北口。喜峰口。 ⒌ ?破裂的地方:口子。 異體字 叩 漢英互譯 gob、jaws、meatus、mouth、ora、orifice、ostium、scoop、stoma、stomata 相關(guān)字詞 心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mouth; open end; entrance, gate |
干 | gān gàn | 干 | 3畫 | 基本字義 干(乾) gān(ㄍㄢ) ⒈ ?觸犯,冒犯,沖犯:干擾。干涉。干預(yù)(亦作“干與”)。森然干霄。 ⒉ ?追求,求取,舊指追求職位俸祿:干祿。干仕。 ⒊ ?關(guān)連,涉及:干系?;ゲ幌喔伞?⒋ ?盾,古代抵御刀槍的兵器:大動干戈。 ⒌ ?古代用以記年、記月、記日、記時(亦作編排次序)的十個字(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):天干。干支。 ⒍ ?涯岸,水邊:“河之干兮”。 ⒎ ?個數(shù):若干。 ⒏ ?沒有水分或水分少:干燥。干旱。干枯。干柴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