蟠龍
- 拼音pán lóng
- 注音ㄆㄢˊ ㄌㄨㄥˊ
- 繁體蟠龍
- 詞性名詞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蟠龍[ pán lóng ]
⒈ ?盤伏的龍。
⒉ ?回環(huán)的龍形。
⒊ ?發(fā)髻名。
引證解釋
⒈ ?盤伏的龍。
引《尚書大傳》卷一下:“蟠龍賁信於其藏,蛟魚踴躍於其淵。”
鄭玄 注:“蟠,屈也。”
《方言》第十二:“未陞天龍謂之蟠龍?!?br />唐 李商隱 《賽靈川縣城隍神文》:“逐清泠之耕父,不使揚光;迴沮澤之蟠龍,皆令灑潤?!?/span>
⒉ ?回環(huán)的龍形。
引《淮南子·本經訓》:“寢兕伏虎,蟠龍連組。”
高誘 注:“蟠龍,詰屈相連,文錯如織組文也?!?br />《秦併六國平話》卷下:“門外蒼松踞虎,階前古檜蟠龍?!?/span>
⒊ ?發(fā)髻名。
引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聲容·修容》:“古人呼髻為蟠龍,蟠龍者,髻之本體,非由粧飾而成,隨手綰成,皆作蟠龍之勢?!?/span>
國語辭典
蟠龍[ pán lóng ]
⒈ ?盤曲回旋的龍。
引《尚書大傳·卷一下·虞夏傳》:「蟠龍賁信于其藏,蛟魚踴躍于其淵?!?br />《三國演義·第三五回》:「到頭天命有所歸,泥中蟠龍向天飛?!?/span>
蟠龍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蟠 | pán | 蟲 | 18畫 | 基本字義 蟠 pán(ㄆㄢˊ) ⒈ ?屈曲,環(huán)繞,盤伏:蟠蜿。蟠縈。蟠結。蟠踞(亦作“蟠據”)。蟠道。蟠龍。蟠螭紋(中國春秋戰(zhàn)國青銅器上紋飾之一,以盤曲的龍蛇組成)。蟠夔紋(中國殷和西周青銅器上紋飾之一,以盤曲的夔龍組成)。龍蟠虎踞。 異體字 造字法 形聲:從蟲、番聲 English coil; coiling, curling; occupy |
龍 | lóng | 龍 | 5畫 | 基本字義 龍(龍) lóng(ㄌㄨㄥˊ) ⒈ ?傳說中的一種長形、有鱗、有角的神異動物,能走,能飛,能游泳,能興云作雨:龍舟。龍燈。龍宮。龍駒(駿馬,喻才華出眾的少年)。畫龍點睛。龍蟠虎踞。 ⒉ ?古生物學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蟲:恐龍。 ⒊ ?封建時代用作皇帝的象征,或稱關于皇帝的東西:龍顏。龍體。龍袍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龍 竜 龒 ? ? 漢英互譯 dragon、imperial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dragon; symbolic of emperor |
蟠龍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蟠龍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