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幣
- 拼音pí bì
- 注音ㄆ一ˊ ㄅ一ˋ
- 繁體皮幣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皮幣[ pí bì ]
⒈ ?毛皮和繒帛。古代用作聘享的貴重禮物。
⒉ ?漢代用白鹿皮制成的貨幣。
引證解釋
⒈ ?毛皮和繒帛。古代用作聘享的貴重禮物。
引《管子·五行》:“出皮幣,命行人修春秋之禮於天下諸侯。”
《國(guó)語(yǔ)·吳語(yǔ)》:“春秋皮幣玉帛子女,以賓服焉?!?/span>
⒉ ?漢 代用白鹿皮制成的貨幣。按,此幣發(fā)行于 漢武帝 元狩 四年(公元前119年),是一種信用貨幣。
引《史記·平準(zhǔn)書(shū)》:“乃以白鹿皮方尺,緣以藻繢,為皮幣,直四十萬(wàn)。王侯宗室朝覲聘享,必以皮幣薦璧,然后得行。”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皮幣[ pí bì ]
⒈ ?獸皮和束帛。古時(shí)作為饋贈(zèng)或聘享的禮物。
引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「事之以皮幣,不得免焉?!?br />漢·趙岐·注:「皮,狐貉之裘;幣,繒帛之貨也?!?/span>
⒉ ?用皮革制成的貨幣。漢武帝時(shí)曾訂定白鹿皮為「皮幣」。
引《史記·卷三〇·平準(zhǔn)書(shū)》:「乃以白鹿皮方尺,緣以藻繢,為皮幣,直四十萬(wàn)。王侯宗室朝覲聘享,必以皮幣薦璧,然后得行。」
皮幣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(huà)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皮 | pí | 皮 | 5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皮 pí(ㄆ一ˊ) ⒈ ?動(dòng)植物體表的一層組織:皮毛。 ⒉ ?獸皮或皮毛的制成品:裘皮。 ⒊ ?包在外面的一層?xùn)|西:封皮。書(shū)皮。 ⒋ ?表面:地皮。 ⒌ ?薄片狀的東西:豆腐皮。 ⒍ ?韌性大,不松脆:花生放皮了。 ⒎ ?不老實(shí),淘氣:頑皮。 ⒏ ?指橡膠:膠皮。皮球。 ⒐ ?姓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hull、husk、peel、skin、tegument 造字法 會(huì)意 English skin, hide, fur, feather; outer |
幣 | bì | 巾 | 4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幣(幣) bì(ㄅ一ˋ) ⒈ ?錢(qián)幣,交換各種商品的媒介:貨幣。外幣。人民幣。幣值(貨幣的價(jià)值)。 異體字 印 幣 幤 迊 漢英互譯 currency、money 造字法 形聲:從巾、敝聲 English currency, coins, legal tender |
皮幣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皮幣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