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鵝
- 拼音tiān é
- 注音ㄊ一ㄢ ㄜˊ
- 繁體天鵝
- 詞性名詞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天鵝[ tiān é ]
⒈ ?又稱“鵠”。鳥綱,鴨科。羽毛純白色,頸極長(zhǎng)。夏季在中國(guó)北方繁殖,秋季遷徙到南方各地越冬。為著名觀賞鳥。中國(guó)有大天鵝、小天鵝和疣鼻天鵝三種,均為國(guó)家二級(jí)保護(hù)動(dòng)物。
引證解釋
⒈ ?鳥名,即鵠。形狀象鵝而體形較大,全身白色,上嘴分黃色和黑色兩部分,腳和尾都短,腳黑色,有蹼。生活在海濱或湖邊,善飛,吃植物、昆蟲等。
引唐 李商隱 《鏡檻》詩:“撥弦驚火鳳,交扇拂天鵝。”
宋 陸游 《入蜀記》:“又有水禽雙浮江中,色白類鵝而大, 楚 人謂之天鵝……或曰:即鵠也?!?br />《元史·祭祀志三》:“﹝ 大德 ﹞二年正月,特祭太廟,用馬一,牛一,羊、鹿、野豕、天鵝各七?!?/span>
國(guó)語辭典
天鵝[ tiān é ]
⒈ ?動(dòng)物名。雁形目雁鴉科。游禽鳥類。形似鵝,體大頸長(zhǎng),上嘴有黃色的瘤,全體純白或黑。分布于寒帶,棲于水濱,善飛,吃植物、昆蟲等。
天鵝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天 | tiān | 大 | 4畫 | 基本字義 天 tiān(ㄊ一ㄢ) ⒈ ?在地面以上的高空:天空。天際。天罡(北斗星)。天淵(上天和深淵,喻差別大)。天馬行空(喻氣勢(shì)豪放,不受拘束)。 ⒉ ?在上面:天頭(書頁上面的空白)。 ⒊ ?氣候:天氣。天冷。 ⒋ ?季節(jié),時(shí)節(jié):冬天。 ⒌ ?日,一晝夜,或?qū)V笗冮g:今天。 ⒍ ?指神仙或他們所住的地方:天上。天宮。 ⒎ ?自然界:天塹。天時(shí)。天籟(自然界的聲音,如風(fēng)聲、鳥聲、流水聲)。 ⒏ ?〔天干( gān )〕古代用來記日或年 |
鵝 | é | 鳥 | 12畫 | 基本字義 鵝(鵝) é(ㄜˊ) ⒈ ?家禽,比鴨子大,頸長(zhǎng),喙扁闊,尾短,體白色或灰色,額部有肉質(zhì)突起,雄的突起較大,頸長(zhǎng),腳大有蹼,善游水:白鵝。鵝毛。鵝卵石。鵝毛大雪。 異體字 鵝 鵞 ? ? 漢英互譯 goose、goosey、goosie 造字法 形聲:從鳥、我聲 English goose |
天鵝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天鵝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