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于胡底
- 拼音yī yú hú dǐ
- 注音一 ㄩˊ ㄏㄨˊ ㄉ一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伊于胡底[ yī yú hú dǐ ]
⒈ ?要到什么地步才算完(含不堪設(shè)想意,語出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小旻》:“我視謀猶,伊于胡底?”)
例將來為禍天下后世,正不知伊于胡底呢?——《痛史》
英where will it all end;
引證解釋
⒈ ?見“伊于胡底”。亦作“伊於胡底”。謂不知將弄到什么地步為止,不堪設(shè)想的意思。
引《詩·小雅·小旻》:“我視謀猶,伊于胡底?!?br />鄭玄 箋:“于,往;底,至也?!?br />高亨 注:“伊,推……底,物的下部,此指最后境地。此句言:將弄到什么地步?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五回:“近科的文章本也華靡過甚,我們既奉命來此,若不趁此著實(shí)洗伐一番,伊於胡底?諸公把這話奉為準(zhǔn)繩罷。”
清 林則徐 《參劾因循不振之鎮(zhèn)將沉鎮(zhèn)邦等分別降勒休摺》:“沉鎮(zhèn)邦 一味因循,含糊飾稟,若不嚴(yán)參示儆,是 南澳 一帶,前船雖已押回繳土,而后船又復(fù)踵至售私,藏垢納污,伊於胡底?!?/span>
國語辭典
伊于胡底[ yī yú hú dǐ ]
⒈ ?伊,助詞無義。于,往。胡,何。底,止。伊于胡底意謂不知將落到什么地步為止。比喻后果不堪設(shè)想。
引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小旻》:「我視謀猶,伊于胡底?!?/span>
近如何了局
伊于胡底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于 | yú | 二 | 3畫 | 基本字義 于 yú(ㄩˊ) ⒈ ?介詞(a.在,如“生于北京”;b.到,如“榮譽(yù)歸于老師”;c.對,如“勤于學(xué)習(xí)”;d.向,如“出于自愿”;e.給,如“問道于盲”;f.自,從,如“取之于民”;g.表比較,如“重于泰山”;h.表被動(dòng),如“限于水平”)。 ⒉ ?后綴(a.在形容詞后,如“疏于防范”;b.在動(dòng)詞后,如“屬于未來)。 ⒊ ?姓。 異體字 丂 虧 亐 於 漢英互譯 for、of、to、when、at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in, on, at; go to; surnam |
伊 | yī | 亻 | 6畫 | 基本字義 伊 yī(一) ⒈ ?彼,他,她:伊說。伊人(那個(gè)人,多指女性)。 ⒉ ?文言助詞:下車伊始。伊誰之力?伊于胡底(到什么地步為止,不堪設(shè)想的意思)。 ⒊ ?姓。 異體字 洢 漢英互譯 he or she 造字法 形聲:從亻、尹聲 English third person pronoun; he, she, this, that |
胡 | hú | 月 | 9畫 | 基本字義 胡(鬍) hú(ㄏㄨˊ) ⒈ ?中國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:胡人。胡服。胡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胡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遠(yuǎn)、隔絕)。 ⒉ ?泛指外國或外族的:胡椒。胡瓜(黃瓜)。胡琴。胡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器)。 ⒊ ?亂,無道理:胡來。胡鬧。胡吹。胡言亂語。 ⒋ ?文言疑問詞,為什么,何故:胡不歸?“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 ⒌ ?嘴周圍和連著鬢角長的須毛:胡須。 ⒍ ?古代指獸類頸下垂肉:“狼跋 |
底 | dǐ de | 廣 | 8畫 | 基本字義 底 dǐ(ㄉ一ˇ) ⒈ ?最下面的部分:底層。底座。底下(a.下面;b.以后)。海底。底肥。 ⒉ ?末了:年底。月底。到底。 ⒊ ?根基,基礎(chǔ),留作根據(jù):刨根問底。底蘊(yùn)。底稿。底版。 ⒋ ?圖案的基層:白底藍(lán)花的瓶子。 ⒌ ?何,什么:底事傷感。 ⒍ ?古同“抵”,達(dá)到。 其他字義 底 de(˙ㄉㄜ) ⒈ ?同“的”。 異體字 ? 漢英互譯 bottom、fundus 相關(guān)字詞 頂 |
伊于胡底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伊于胡底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