語助詞
- 拼音yǔ zhù cí
- 注音ㄩˇ ㄓㄨˋ ㄘˊ
- 繁體語助詞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語助詞[ yǔ zhù cí ]
⒈ ?語言中表示語氣的助詞,位于句中停頓之處或句尾。
英an auxiliary word that indicates mood;
引證解釋
⒈ ?指經(jīng)常掛在口頭的詞語。
引清 沉復(fù) 《浮生六記·閨房記樂》:“自此‘豈敢’、‘得罪’竟成語助詞矣?!?/span>
⒉ ?在語言中專門表示各種語氣的助詞。一般位于句末或句中停頓之處。也稱語氣詞。
引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·答<戲>周刊編者信》:“大抵前者的句子簡(jiǎn),語助詞和感嘆詞少;后者句子長(zhǎng),語助詞和感嘆詞多。”
蔣禮鴻 等《古漢語通論·語助詞和詞綴》:“某些語助詞作為發(fā)語詞的次數(shù)多一些,而某些語助詞作語間、語已詞的次數(shù)多一些。”
國語辭典
語助詞[ yǔ zhù cí ]
⒈ ?虛詞的一種。指置于句子的末尾或句中表示某種語氣或停頓的虛詞。用于句尾的語助詞,如:了、呢、嗎、乎、哉、也等。用于句中的語助詞,如:豈、寧、難道等。
語助詞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語 | yǔ yù | 讠 | 9畫 | 基本字義 語(語) yǔ(ㄩˇ) ⒈ ?話:語言。漢語。英語。語錄。語匯。語重心長(zhǎng)。 ⒉ ?指“諺語”或“古語”:語云:“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”。 ⒊ ?代替語言的動(dòng)作:手語。旗語。 ⒋ ?說:細(xì)語。低語。 其他字義 語(語) yù(ㄩˋ) ⒈ ?告訴:不以語人。 異體字 語 漢英互譯 Punjabi 造字法 形聲:從讠、吾聲 English language, words; saying, expression |
詞 | cí | 讠 | 7畫 | 基本字義 詞(詞) cí(ㄘˊ) ⒈ ?語言里最小的可以獨(dú)立運(yùn)用的單位:詞匯。詞書。詞典。詞句。詞序。詞組。 ⒉ ?言辭,話語,泛指寫詩作文:歌詞。演講詞。誓詞。詞章。詞律(文詞的聲律)。 ⒊ ?中國一種詩體(起于南朝,形成于唐代,盛行于宋代。本可入樂歌唱,后樂譜失傳,只按詞牌格律創(chuàng)作):詞人。詞譜。詞牌。詞調(diào)( diào )。詞韻。詞曲。 異體字 詞 ? 漢英互譯 vocable、word 造字法 形聲:從讠、司聲 English words; phrase, expression |
助 | zhù chú | 力 | 7畫 | 基本字義 助 zhù(ㄓㄨˋ) ⒈ ?幫助協(xié)同,輔佐:輔助。幫助。助手。助人為樂。助桀為虐。拔苗助長(zhǎng)( zhǎng )。愛莫能助。 ⒉ ?相傳為殷代的租賦制度。 其他字義 助 chú(ㄔㄨˊ) ⒈ ?古同“鋤”,除去。 異體字 鋤 漢英互譯 aid、assist、help 造字法 形聲:從力、且聲 English help, aid, assist |
語助詞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語助詞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