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山毫
- 拼音zhōng shān háo
- 注音ㄓㄨㄥ ㄕㄢ ㄏㄠ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中山毫[ zhōng shān háo ]
⒈ ?用中山兔毛所制的筆。常用為名筆的代稱。
引證解釋
⒈ ?用 中山 兔毛所制的筆。常用為名筆的代稱。
引唐 李白 《殷十一贈栗岡硯》詩:“殷侯 三玄士,贈我栗岡硯。灑染中山毫,光映吳門練。”
王琦 注引 王羲之 《筆經(jīng)》:“諸郡毫,惟 中山 兔肥而毫長,可用練熟絹也?!?br />宋 梅堯臣 《依韻和石昌言學(xué)士求鼠須筆之什》:“江 南飛鼠拔長尾,勁健頗勝中山毫?!?br />元 鄭光祖 《倩女離魂》第一折:“他拂素楮鵝溪蠒,蘸中山玉兔毫。”
中山毫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中 | zhōng zhòng | 丨 | 4畫 | 基本字義 中 zhōng(ㄓㄨㄥ) ⒈ ?和四方、上下或兩端距離同等的地位:中心。當(dāng)( dàng )中。中原。中華。 ⒉ ?在一定范圍內(nèi),里面:暗中。房中。中飽。 ⒊ ?性質(zhì)或等級在兩端之間的:中輟(中途停止進(jìn)行)。中等。中流砥柱。 ⒋ ?表示動作正在進(jìn)行:在研究中。 ⒌ ?特指“中國”:中式。中文。 ⒍ ?適于,合于:中看。 其他字義 中 zhòng(ㄓㄨㄥˋ) ⒈ ?恰好合上:中選。中獎(jiǎng)。中意(會意,滿意)。 ⒉ ?受到,遭受:中毒。中計(jì)。 ⒊ ?科 |
山 | shān | 山 | 3畫 | 基本字義 山 shān(ㄕㄢ) ⒈ ?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:土山。山崖。山巒。山川。山路。山頭。山明水秀。山雨欲來風(fēng)滿樓(喻沖突或戰(zhàn)爭爆發(fā)之前的緊張氣氛)。 ⒉ ?形狀像山的:山墻(人字形房屋兩側(cè)的墻壁。亦稱“房山”)。 ⒊ ?形容大聲:山響。山呼萬歲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hill、mountain、jebel 造字法 象形:像山峰綿延之形 English mountain, hill, peak |
毫 | háo | 毛 | 11畫 | 基本字義 毫 háo(ㄏㄠˊ) ⒈ ?細(xì)長而尖的毛:毫毛。毫發(fā)( fā )。毫末(喻極微小的數(shù)量或部分)。絲毫。 ⒉ ?指毛筆:揮毫。毫素。 ⒊ ?中國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繩:頭毫。二毫。 ⒋ ?中國市制計(jì)量單位,十毫等于一厘(長度、地積、重量單位);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(面積單位)。 ⒌ ?方言,貨幣單位,角、毛。 ⒍ ?數(shù)量極少,一點(diǎn)兒(限用于否定式):毫不費(fèi)力。毫無二致。 ⒎ ?與某一物理量的單位連用時(shí),表示該量的千分之一:毫米 |
中山毫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中山毫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