惕

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惕
⒈ ?戒懼,小心謹慎:警惕。惕懼。惕惕。惕厲(心懷戒懼。亦作“惕礪”)。
⒉ ?疾速:“一日惕,一日留”。
異體字
- 悐
- 惖
漢英互譯
watchful
造字法
形聲:從忄、易聲
English
be cautious, careful, alert
詳細解釋
基本詞義
◎ 惕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心,易聲。本義:害怕,放心不下)
(2) 同本義 [be on the alert against]
惕,懼也?!队衿?/p>
惕,敬也?!墩f文》
夕惕若厲。——《易·乾》。鄭注:“懼也?!?/p>
豈不使諸侯之心惕惕焉。——《國語·楚語》。注:“懼也?!?/p>
無日不惕,豈敢忘職?——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二年》
行人皆怵惕?!畎住豆棚L五十九首》
愧惕慚懼?!啤?李朝威《柳毅傳》
(3) 又如:惕息(憂心戒懼,不敢喘息。形容恐懼到了極點);惕惕(憂心戒懼;憂勞);惕 慮(戒慎謀慮);惕心(心有所懼)
(4) 憂傷 [distress;sad]
血去惕出?!兑住ば⌒蟆贰S葑ⅲ骸皯n也。”
抱拙終身,以死誰惕。——柳宗元《乞巧文》
(5) 又如:惕然(憂慮的樣子);惕想(憂思)
詞性變化
◎ 惕
〈名〉
姓
康熙字典
惕【卯集上】【心部】 康熙筆畫:12畫,部外筆畫:8畫
〔古文〕惖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他歷切,音剔。《說文》敬也。從心易聲。
又怵惕也。憂也,懼也。
又《爾雅·釋訓》惕惕,愛也。郭註詩云,心焉惕惕。韓詩以爲悅人,故言愛也。
又疾也?!秴钦Z》一曰惕?!对]》疾也。疾速之疾。
又《說文》或作悐。《前漢·王商傳》無惕悐憂。《集韻》亦作。
又葉汀藥切,音託。《揚子·太經(jīng)》心惕惕,足金舄,不志溝壑,舄音削。
說文解字
說文解字
惕【卷十】【心部】
敬也。從心易聲。悐,或從狄。他歴切〖注〗惖,古文。
說文解字注
(惕)敬也。從心。易聲。他歷切。十六部。
(悐)或從狄。狄聲也。漢書王商傳如此作。
※ 惕的意思、基本解釋,惕是什么意思由查校網(wǎng)漢語字典在線查字為您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