磬石
- 拼音qìng shí
- 注音ㄑ一ㄥˋ ㄕ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磬石[ qìng shí ]
⒈ ?適宜制磬的美石。
⒉ ?寺院中用以召集眾僧的鳴器。
⒊ ?山名。在今安徽省靈壁縣北。
引證解釋
⒈ ?適宜制磬的美石。
引《山海經(jīng)·西山經(jīng)》:“小華之山 ……其陰多磬石。”
郭璞 注:“可以為樂石?!?br />郝懿行 箋疏:“秦 《嶧山刻石》文云‘刻茲樂石’,即磬石也?!?br />《漢書·地理志上》“貢璆、鐵、銀、鏤、砮、磬” 唐 顏師古 注:“磬,磬石也。”
宋 樂史 《太平寰宇記·江南西道·永州》:“磬石。 《荊州記》云:‘ 零陵郡 界通出石磬,亞於 徐州。’”
⒉ ?寺院中用以召集眾僧的鳴器。
引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·貝編》:“歷城縣 光政寺 有磬石,形如半月,膩光若滴??壑?,聲及百里?!?br />清 周亮工 《書影》卷四:“長(zhǎng)安 故宮闕前,有 唐 肺石尚在。其制如佛寺所擊磬石而甚大,可長(zhǎng)八、九尺……製似今云板之類?!?/span>
⒊ ?山名。在今 安徽省 靈壁縣 北。
引清 顧祖禹 《讀史方輿紀(jì)要·江南三·宿州靈壁縣》:“磬石山 在縣北七十里,山產(chǎn)磬石,即《禹貢》所云‘ 泗 濱浮磬’也。”
磬石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磬 | qìng | 石 | 16畫 | 基本字義 磬 qìng(ㄑ一ㄥˋ) ⒈ ?古代打擊樂器,形狀像曲尺,用玉、石制成,可懸掛。 ⒉ ?佛寺中使用的一種缽狀物,用銅鐵鑄成,既可作念經(jīng)時(shí)的打擊樂器,亦可敲響集合寺眾。 ⒊ ?縊殺:“公族其有死罪,則磬于甸人”。 ⒋ ?古同“罄”,空,盡。 異體字 聲 殸 硜 造字法 會(huì)意 |
石 | shí dàn | 石 | 5畫 | 基本字義 石 shí(ㄕˊ) ⒈ ?構(gòu)成地殼的礦物質(zhì)硬塊:石破天驚(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)。 ⒉ ?指石刻:金石。 ⒊ ?指古代用來治病的針:藥石。藥石之言(喻規(guī)勸別人的話)。 ⒋ ?中國(guó)古代樂器八音之一。 ⒌ ?姓。 其他字義 石 dàn(ㄉㄢˋ) ⒈ ?中國(guó)市制容量單位,十斗為一石。 異體字 ? ? 鉐 漢英互譯 rock、stone、lapis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tone, rock, mineral; rad. 112 |
磬石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磬石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