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民黨
- 拼音guó mín dǎng
- 注音ㄍㄨㄛˊ ㄇ一ㄣˊ ㄉㄤˇ
- 繁體國民黨
- 詞性名詞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國民黨[ guó mín dǎng ]
⒈ ?中國國民黨的簡稱,是建立于民國初年的資產(chǎn)階級政黨。1912年8月以中國同盟會為基礎(chǔ),合并統(tǒng)一共和黨、國民共進(jìn)會、共和實進(jìn)會、國民公黨等小黨派而成。成員復(fù)雜。奉孫中山為理事長,黨務(wù)由宋教仁主持。修改同盟會的革命政綱,提出“保持政治統(tǒng)一,發(fā)展地方自治,厲行種族同化,采用民生政策,維持國際和平”等政綱。1913年8月“二次革命”失敗,被袁世凱強(qiáng)行解散。1914年7月孫中山在日本召集一部分國民黨員組成中華革命黨,1919年10月又改組為中國國民黨。在孫中山任總理期間,主張實行三民主義(民族、民權(quán)、民生)和《建國大綱》。
引證解釋
⒈ ?中國國民黨的簡稱,是建立于 民國 初年的資產(chǎn)階級政黨。1912年8月以中國同盟會為基礎(chǔ),合并統(tǒng)一共和黨、國民共進(jìn)會、共和實進(jìn)會、國民公黨等小黨派而成。成員復(fù)雜。奉 孫中山 為理事長,黨務(wù)由 宋教仁 主持。修改同盟會的革命政綱,提出“保持政治統(tǒng)一,發(fā)展地方自治,厲行種族同化,采用民生政策,維持國際和平”等政綱。1913年8月“二次革命”失敗,被 袁世凱 強(qiáng)行解散。1914年7月 孫中山 在 日本 召集一部分國民黨員組成中華革命黨,1919年10月又改組為中國國民黨。在 孫中山 任總理期間,主張實行三民主義(民族、民權(quán)、民生)和《建國大綱》。
國民黨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民 | mín | 乛 | 5畫 | 基本字義 民 mín(ㄇ一ㄣˊ) ⒈ ?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:人民。民主。民國。民法。公民(在一國內(nèi)有國籍,享受法律上規(guī)定的公民權(quán)利并履行公民義務(wù)的人)。國民(具有國籍的人)。 ⒉ ?指人或人群:居民。民族。 ⒊ ?勞動大眾的,非官方的:民間。民歌。民諺。民風(fēng)。民情。 ⒋ ?某族的人:漢民。回民。 ⒌ ?從事不同職業(yè)的人:農(nóng)民。漁民。 ⒍ ?非軍事的:民品。民航。 ⒎ ?同“苠”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civilian、folk、the people 相 |
國 | guó | 囗 | 8畫 | 基本字義 國(國) guó(ㄍㄨㄛˊ) ⒈ ?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權(quán)的政體(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):國家。國土。國體(a.國家的性質(zhì);b.國家的體面)。國號。國度(指國家)。國策。國情。國法。國力。國防。國威。國寶(a.國家的寶物;b.喻對國家有特殊貢獻(xiàn)的人)。國格。國魂。國是(國家大計,如“共商國國”)。 ⒉ ?特指中國的:國產(chǎn)。國貨。國粹。國樂( yuè ㄩㄝˋ )。國藥。 ⒊ ?姓。 異體字 國 囯 囶 囻 圀 ? ? 漢英互譯 |
黨 | dǎng | 兒 | 10畫 | 基本字義 黨(黨) dǎng(ㄉㄤˇ) ⒈ ?為了政治目的結(jié)合起來的團(tuán)體:黨派。黨團(tuán)。黨委。黨員。黨章。黨閥。黨風(fēng)。黨紀(jì)。 ⒉ ?意見相合的人或由私人利害關(guān)系結(jié)成的團(tuán)體:黨羽。朋黨。死黨。 ⒊ ?指親族:父黨。母黨。妻黨。 ⒋ ?古代地方組織,以五百家為一黨。 ⒌ ?姓。 異體字 黨 漢英互譯 party 造字法 形聲:從兒、尚聲 English political party, gang, faction |
國民黨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國民黨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