悱

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悱
⒈ ?想說可是不能夠恰當(dāng)?shù)卣f出來:悱憤(憂思蓄積)。悱惻。不悱不發(fā)。
異體字
- ?
造字法
形聲:從忄、非聲
English
to be desirous of speaking
詳細(xì)解釋
基本詞義
◎ 悱
〈形〉
(1) 想說而說不出的樣子 [be desirous but unable to speak out]
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(fā)。——《論語·述而》
(2) 又如:悱悱(抑郁于心而未能表達(dá)貌);悱發(fā)(欲說而不能,有待別人開導(dǎo)啟發(fā))
康熙字典
悱【卯集上】【心部】 康熙筆畫:12畫,部外筆畫:8畫
《廣韻》《正韻》敷尾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妃尾切,音斐。《論語》不悱不發(fā)。《朱註》口欲言而未能之貌。《集韻》或作?。
說文解字
說文解字
悱【卷十】【心部】
口悱悱也。從心非聲。尾切
※ 悱的意思、基本解釋,悱是什么意思由查校網(wǎng)漢語字典在線查字為您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