頰上三毫
拼音jiá shàng sān háo
注音ㄐ一ㄚˊ ㄕㄤˋ ㄙㄢ ㄏㄠˊ
繁體頰上三毫
感情頰上三毫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;比喻文章或圖畫的得神之處。
近義詞頰上三毛
詞語解釋
頰上三毫[ jiá shàng sān háo ]
⒈ ?同“頰上三毛”。
引證解釋
⒈ ?同“頰上三毛”。
引清 張岱 《石匱書自序》:“至其論贊,則淡淡數(shù)語,非頰上三毫,則睛中一畫。”
清 史震林 《西清散記》卷一:“幼聞故老傳先生( 史湘浦 )軼事,可異焉。頰上三毫,匪遂正相,而神以傳也。”
頰上三毫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上 | shàng shǎng | 一 | 3畫 | 基本字義 上 shàng(ㄕㄤˋ) ⒈ ?位置在高處的,與“下”相對:樓上。上邊。 ⒉ ?次序或時間在前的:上古。上卷。 ⒊ ?等級和質(zhì)量高的:上等。上策。上乘(佛教用語,一般借指文學(xué)藝術(shù)的高妙境界或上品)。 ⒋ ?由低處到高處:上山。上車。上升。 ⒌ ?去,到:上街。 ⒍ ?向前進(jìn):沖上去。 ⒎ ?增加:上水。 ⒏ ?安裝,連綴:上刺刀。上鞋(亦作“绱鞋”)。 ⒐ ?涂:上藥。 ⒑ ?按規(guī)定時間進(jìn)行或參加某種活動:上課。上班。 ⒒ ?擰緊發(fā)條 |
三 | sān | 一 | 3畫 | 基本字義 三 sān(ㄙㄢ) ⒈ ?數(shù)名,二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叁”代):三維空間。三部曲。三國(中國朝代名)。 ⒉ ?表示多次或多數(shù):三思而行。三緘其口。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|
頰 | jiá | 頁 | 12畫 | 基本字義 頰(頰) jiá(ㄐ一ㄚˊ) ⒈ ?臉的兩側(cè):臉頰。雙頰。頰上添毫(喻文章精心潤色,描寫生動)。 異體字 頰 頬 脥 漢英互譯 chap、cheek、gena 造字法 形聲:從頁、夾聲 English cheeks, jaw |
毫 | háo | 毛 | 11畫 | 基本字義 毫 háo(ㄏㄠˊ) ⒈ ?細(xì)長而尖的毛:毫毛。毫發(fā)( fā )。毫末(喻極微小的數(shù)量或部分)。絲毫。 ⒉ ?指毛筆:揮毫。毫素。 ⒊ ?中國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繩:頭毫。二毫。 ⒋ ?中國市制計量單位,十毫等于一厘(長度、地積、重量單位);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(面積單位)。 ⒌ ?方言,貨幣單位,角、毛。 ⒍ ?數(shù)量極少,一點兒(限用于否定式):毫不費力。毫無二致。 ⒎ ?與某一物理量的單位連用時,表示該量的千分之一:毫米 |